以下段落節錄自詩歌《想想別人》:
當你與人爭鬥時想想別人,
別忘了那些想要和平的人。
當你回家,回你自己的家時,想想別人,
別忘了那些住在帳篷裏的人。
當你想到那些遙遠的人們,
想想你自己,然後說:
「我希望自己是黑暗中的蠟燭。」
試就你對這首詩歌的體會或聯想,以「想想別人」為題,寫作文章一篇。
今天八號風球令整個大廈停電,於是我慌忙地在家找到唯一的希望 ----蠟燭。看著蠟油無聲無息地滾落下來, 滾落托磐中,令我想起中秋節點起燈籠玩耍。
每年中秋節,都會一家人到公園拿著燈籠玩耍和吃月餅。而我和弟弟吃完月餅去玩的時候, 母親都會把月餅的包裝收集預備扔掉。那時候我認為母親為我們做的都是理所當然的。在家裹時,當母親默默的做家務,我和弟弟就一旁玩手機。這時我口渴想讓弟弟幫忙拿杯水,可是他說:「我又沒有責任幫你,為甚麼我要你拿水?」對呀!家人的付出不是理所當然的,他們也可以拒絕。可是母親卻每天花心思照顧我們,而我非但不感謝。有時候還會嫌東嫌西。但其實想想母親為自己的付出心血和汗水,就知道有多辛苦。這樣我們是不是應該分擔一下呢!於是我說:「母親,辛苦了。我也來幫忙打掃吧!」
當踏出家門,我在公園看到的是睡在公園椅子的露宿者伯伯。衣服殘破不堪,還只能在烈日當空時選擇睡在室外。而我衣食無憂,還能在有空調的家享受冷氣。現在手上也拿著扇子,避免太熱。看著被熱醒的伯伯,他滿頭大汗的樣子令我不忍他繼續忍受酷熱。想想他每天都只能到公園睡,無家可無 歸時,我又可以做甚麼?我到便利店買了冰水連同我的扇子送給伯伯。
叮 !電話顯示出一則俄烏戰爭的新聞。看到戰地的空無一人廢噓和避難所堆滿難民,裹面只有少少的物資,也不知道可以撐到甚麼時候。看看我現在自己住一個大屋子,冰箱放滿食物。當自己享受和平時,他們卻為躲避戰爭避難。想想他們是懷著多害怕的心情,多想回歸和平的生活呀! 雖然我離他們很遠,可是我也在網上寫上鼓勵的話語,希望可以為他們力量堅持著。
現在我發現其實我觀察到東西還是太少了。地球面臨全球暖化、在非州的兒童飽受飢餓疾病、在香港一家三口屈居在狹小的板間房 。可是我看到又能如何?這一切一切都令人感到無能為力。這時我想到其實要每天每星期多做一步就可以了。每天少開一些冷氣、每天吃簡單點,把多出來的錢捐出、每星期都派發飯盒。想像,有人因為自己可以多吃一餐飽的;遠方有人因自己的捐款避過一場疫病,雖未必能霎時間將世界變好, 但可能將人從黑暗中拉出來挽救一條生命。
從眼前的人,到遠離自己的人,那怕可能從未見過,從不認識,但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,幼以及人之幼」,我都應多想想別人。更希望成為黑暗中的蠟燭。為別人伸出援手,能帶給別人希望? [948]
1.從事件帶動個人思考想想別人的重要性
2.結構從近到遠,亦見鋪排。
3反思尚算深刻,但表達直白而少修辭,描寫亦未見細緻